仁智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教研室顺利举办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和云端研讨活动
作者:时间:2020-04-28浏览次数: 454

4月27日下午2点,艺术审美教研室通过腾讯课堂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本次培训的主题是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设计思路与方法——以新闻传播课程为例,本次培训采用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教师在线发展中心线上直播进行学习,主讲嘉宾是北京联合大学李彦冰副教授。

讲座上,李彦冰老师结合自己及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以新闻传播课程的教改实践为例,分享高校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等内容。同时,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案例,讲解了如何把课程思政上升到专业课,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

培训结束后,教研室全体老师就本次培训内容进行交流讨论。

刘渊博老师表示首先老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教学中不要忽视了个人能力和意识层面,需要任课的教师将这部分的教学和培养补上来,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和综合素质。其次利用生动、直击心灵的案例开展课程思政。教师在课堂中加入的案例需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有效触动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岗位职责、政治素养。

宋海芳老师指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它实际上也是在回答“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将课程思政与育人过程相结合,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从学生所思所想、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专业问题等导入思政内容,精雕细琢,做细做实,固定式的素材与即兴式的素材结合,“天边”的案例与“身边”的故事并举,趣味性与时效性并重,视频、图片、文字、讲授多种方式“渗透”,课程与思政无缝衔接、巧妙融合,既要丰富课堂内容,又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育人质量。而且对于我们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特色班级活动等途径,开展思政教育。其实,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开设的实践活动也纳入到我们的思政课程中,与教研室的特色相匹配,来让学生参与到育人过程中。

窦倩老师表示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从学生所思所想、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专业问题等导入思政内容,努力做到提高育人质量。

唐玉玲老师表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的新方向,正成为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新方法、新途径一是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我们老师要从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知识讲授的各个环节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上怎么融入思政元素;二是课程思政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相结合,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也使“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新载体、新途径。

党总支书记马苏娟强调,课程思政要建立大思政的格局,共同参与到育人工作的新局面。一是深入学习,探索课程思政中切入点,加强理论学习;二是自上而下做好顶层设计,努力做好课程大纲,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三是自下而上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喜欢哪些内容,找准通俗语言相结合的元素,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通过本次培训和研讨,教研室老师都受益匪浅,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怎样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等问题,为教师在以后的授课中提供了有力支撑。艺术审美教研室的广大教师将以课堂为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进一步丰硕立德树人的成果。

  

  

  

  

书院新闻
Sage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