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智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树仁、明智、乐学、立美”的育人理念,提出了“打造精品、全面覆盖”的美育工作思路,开展了“以课程建设为动力,以学生实践为牵引,以原创精品文化艺术作品为品牌”的“三位一体”美育工作实践,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注入了艺术教育的新鲜血液。
一、理论课程为引力:课程体系深入改革,守好艺术教育“责任田”。
三年来,我院共开设150余门通识课程,同时实现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专业知识、经典艺术、网络平台延展 “四个对接”,构建艺术审美“核心课程”——《艺术欣赏》。该课程运用专题式、讲座式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审美教育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用处,落实到每处。同时,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课方式、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改革。在课堂上我们开展了“传播时代音画,讲好中国故事”的专题教学,在美育视角下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分别以舞蹈、音乐、朗诵等艺术形式表达了新时代新青年的新梦想,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互动中主动接受教育,提升审美素养。
为加强专业知识和通识教育融合,开设了《医学与艺术》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医学中感悟艺术。在对接经典艺术传承上,我们开设了包括《文学艺术导读与鉴赏》、《与古典诗词的美丽邂逅》等课程,将艺术知识的传播作为艺术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加深拓展网络课程阵地,利用超星尔雅的网络课程平台,开展了近50多门网络课程,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课程融合。
二、实践课程为动力:品牌活动提升影响,构建“体验式”育人阵地。
仁智书院以精品实践课程“艺术体验月”和“仁人有戏”为核心,做到“活动融入课堂,实践融入课程”,构建了以体验式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实践课程,打造了具有书院文化特色和标识、具有届次性和明确主题性的书院品牌活动,全面营造艺术审美育人环境。
“花开五月”艺术体验月迄今为止已举办三届,开展了主题书画展、歌舞比赛、草地音乐节、创意涂鸦、百人对弈等多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赛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让学生从艺术文化中汲取吸取营养,丰赡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博雅人才。
第二个精品实践课“仁”人有戏,采取戏剧、话剧、歌舞剧等舞台表演形式,以关怀现实、演绎经典、传承红色为内容,一年一主题,以大学生为创作表演主体力量,目前已创作演出包括《南京日记》、《雷雨》等多部舞台剧作。此活动三年来受益人数达10000余人,活动受河南教育网、医药卫生网、中国教育在线、河南省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同时采用拓展实践课程的教育方式,融艺术手段于社会实践。我院在三年来的社会实践团队中有56支团队,以艺术手段展现大学生青春风采,如“图说十九大”、“留影芳华”、“武术精魂”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美育功能。
三、原创力量为活力:社团部落逐步形成,传递艺术育人“正能量”。
书院充分发挥社团力量,构建“1+2”社团管理模式,即以“一人一艺,一团一品”为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特长和需求、不同层次,成立两级社团:普及型社团和精品型社团,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社团部落。书院共16支书院特色社团,重点发展唱歌、舞蹈、绘画、戏剧、演讲五大精品社团。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包括班歌创作大赛、微视频创作大赛、棋艺大赛、茶艺欣赏、书法比赛、绘画展览等社团活动,丰富了艺术满书院的育人氛围,开辟了通识艺术教育新路径。社团活动近3年来,受众人数达5000余人,形式多样,艺满校园,全面提升了艺术教育“影响力”。
同时,社团充分发挥原创力量,创作出来了包括多个原创舞蹈《少年中国说》、《忠魂》、《镜像梨园》等,原创舞台剧《信仰的力量》、原创歌曲等艺术作品,打造校园艺术教育文化“名片”,逐步构建校园原创力量,凝聚艺术育人“正能量”。 其中来自于书院社团学生关海洋用原创歌曲治愈抑郁学姐受到了包括搜狐、新浪、中国大学生等近20多家媒体报道。
其中原创红色舞台剧《信仰的力量》是由仁智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把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历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恪守共产主义信仰,演绎得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深刻地传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对在场的每个观众来说,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享受,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景党课。打造了校园原创舞台剧“名片”,借助舞台形式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活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当代大学生艺术和文化素养。
艺术育人春风化雨,大美为美润物无声。书院将持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国教育大会习总书记“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